我们虽然说面试从来不仅仅是简单的问与答,但不得不承认,面试中提问占了很大的比重,怎么样提问既能获取信息又能考察应聘者的能力呢? 首先,要善于运用多种提问方式。 面试过程中,提问的问题不在于多,而在于精,而且最好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类型的面试题目进行提问。 1.情境型问题。这一类型的问题在于给应聘者一个与未来工作相关的假设情景,来考察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行为倾向。 比如,招聘一个管理者;“如果一个员工向来表现出色,最近却在工作中频频出现失误,你会怎样处理?”通过应聘者简短的回答,能看出其基本的管理理念,处事方式。 2.行为型问题。这类问题主要考察的是怎么做,要求面试官直接围绕与工作相关的关键胜任能力来提问,让应聘者讲述一些与关键能力相关的行为。 比如招聘一个要求领导力的岗位,你可以在面试中提问应聘者:“请你讲述在过去工作中由你组织管理的一次经历。这个项目有什么要求,有哪些人参加,你是怎么完成的呢?” 通过应聘者的回答,一可以看出其领导能力,二也是对他沟通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、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。 3.分析型问题。这一问题考察的是应聘者的综合能力以及对社会的关心程度。这一类问题一般不要求应聘者发表专业性的问题,面试人员也不对观点本身是否正确作出评价,主要是看其能否言之有理自圆其说。 比如最近的:“你对林肯主唱自缢事件怎么看?”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应聘者的基本三观和分析能力,思维能力。 4.意愿性问题。主要为了考察应聘者的求职动机,应聘者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。比如:“你为什么想要离开原来的工作单位?”他回答的,就是他抗拒的东西,在新的企业中他同样会抗拒这一点。 其次,在提问中尽量避免用“是”或“否”可以回答的问题,也就是,尽量多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应聘者表达。封闭性的问题很难获取大量的信息。 再次,无论应聘者的回答是否正确,都不要做评价,要学会倾听和观察,必要时用目光接触表示鼓励。 面试的时候难免会有因为观点不一致而导致的不愉快,但是这不代表直接表达甚至直接打断就是正确的,面试不是考试,了解而不评判是你的态度,合不合适是你的选择。另外,应聘者难免出现紧张的情况,特别是针对应届毕业生,鼓励和支持是必要的。 最后,作为面试官,一定要注意掌握和控制时间,不要让应聘者支配面试。遇到滔滔不绝的应聘者,要在合适的时间打断,并将话题转移到正轨上。
|